趙海軍
我因為知道了“五音不全”的原因是聲帶周圍的肌肉發育不完整導致有些音高發不出來,另一說是自己耳朵辨音的能力差而導致發音不準。從而對于自己“五音不全”這件事也就不那么耿耿于懷了,這不是能力問題,是先天性發育問題,不賴我。
多年以來“沒有方向感”一事一直困擾著我,雖不致命,他丟人啊。就想確認一下,是否也是因為身體上某些小零件發育不健全造成的呢,專門上網查了一些關于這方面的答復,一曰:方向感差跟智商無關,方向感差只是比常人少了一份對方向感的掌握能力,就類似于恐高,恐高的人比起常人來就是少了一份對高處的適應能力。這一答復有一定的安慰作用,咱只是不太擅長方向這方面,不是傻。二曰:方向感差可能是一種性格缺陷。方向感與性格的研究,最初起源于直覺判斷的心理實踐。有心理學者做過一個實現,證明性格與方向感有著密切的關聯。這個咱也不怕,誰性格還沒點缺陷呢。三曰:沒有方向感不是生理問題,主要是心理上不夠重視方向感這件事。好吧,這是說咱有點輕視人家了。網上提問的不少,看來有咱這毛病的還蠻多。
我倒沒有無論到什么地方,非要分出個東西南北來才舒服之習慣,其實對我來說左右也基本夠用了,只要出去跟緊了家人,迷路的威脅也就小了很多。當然了,團隊出去的時候,難免會因為隨時關注自己是否掉隊而沒別人玩的盡興吧。
住沾化的時候,有一次帶孩子來濱州玩兒,坐上公交車,忐忑之下感覺越走越不對,趕緊在一站口下車往回走,最終找到了要去的地方,慶幸之余哄著女兒一定要保密。因為這種事不知被老張這廝恥笑了多少回,有時候竟然在超市里讓我走前面,我恨急,哪怕讓我懵對了一次也好!本人又不是故意的,是真的走不對!一次也沒走對過—還真好像是故意的。在超市靠“左右”好像是解決不了出口的問題的,簡直是迷宮,所以沒事我絕不會自己去超市(門口超市例外)亂轉的,還有就是地下車庫。
記得我們所剛搬到金廷公館不久,晚上加班有點晚,外面門都上鎖了,戰戰兢兢的走到地下車庫,轉了好幾圈都不知道該往哪走,一遍遍地對著攝像頭打招呼,那時候真希望門衛把我當小偷給抓出去啊。最后沒辦法,跟著箭頭標注的方向硬著頭皮上了幾節樓梯,倒是從通風口走出來了,看著院子傻了眼:不知道東西南北!也算是運氣不錯,看到了巡邏的門衛,問了大門口的方位,走到大門口才發現只有幾米遠。還有一回是去放底稿,按段老師指的方位倒是很順利的找到了底稿室,放好底稿卻如何也回不到電梯口,不得已給王剛打電話把我接回辦公室的。
其實像我一樣的人應該不少,曾經一位同事告知我另一位同事家庭住址(聚鑫苑)的時候,是這樣描述滴:你背對著實驗學校站立,左手邊。我的確是閉眼在腦中示范了一下就明白了,這樣遠比“實驗學校以東”要好理解嘛!
有一次和三姐說起我一些糗事,三姐哈哈大笑,跟我說起家人的故事,原來一直困惑我的事是有出處的。
父親9歲那年,家住齊村,適逢大王家(距離齊6里路)趕會,村里要求每家出一人去會上求雨,因家里人忙,就讓父親去了,結果人家都回來了,獨獨少了父親,家里人越來越急,等不過就托了親友沿途尋找。找了一天一宿沒找到,沒辦法找人算了一掛,算卦先生讓等著,說到時候就回來了。家人在忐忑中等到第三天,父親還真回來了,還是騎在人家肩膀上回來的。當時家里人激動萬分,父親是三代單傳,救命之恩無以為報,就認了干親。干爺爺干奶奶是馬鎮廣人,30多里路呢,父親真是個天才啊。后來的后來,因為一直走動,我相繼認識了馬鎮廣的干大爺、干大娘以及他們的兒子們。
這事我問過大姐他們,父親迷了路,怎么就不會問人嗎,咋就迷出去那么遠,姐姐們解釋說當父親意識到不對時再問人,竟然沒人知道齊在哪里,直到走到了馬鎮廣,才得見干爺爺這位見多識廣且又善良之人。具體是什么原因,誰也說不清了,畢竟我們那時候不在現場。
大姐17歲那年,隊里都去東洼干活,干完活會一塊回屋子(相對簡陋的臨時居住之地)吃飯休息。因為大姐有暈車的毛。ㄅ\、馬車都暈),都是一路跟在車后,順手拔草、拔菜。沒成想在拐彎的地方被一片草一擋,就沒跟上車,最后走到了南羅莊的屋子,問了人才說迷路了,幸好有幾位年紀大的知道我們村的屋子在哪,找人送大姐回來,我們村里人回來后一塊吃飯時發現少了大姐,還以為在屋里休息,讓人去叫才知道人丟了,派出人找,半路上碰到了南羅莊送大姐的人。從此大姐便有了“小迷糊”的稱號,我聽后可是笑了好久好久,沒想到英明神武、勤勞勇敢的大姐也有這種黑歷史。
更有甚者,三姐曾經來濱州大嫂家,進了屋不知東西南北(這個倒也正常,我也會這樣),走時侄兒送她到車站,一路向北回沾化,她一直以為是上南,到了沾化車站下了車圍著車站轉了三圈愣是沒分出東西南北,最后無奈花了6塊錢雇了一輛三輪車,直到走到老公安局(三姐家相鄰小區)才整明白。
敢情根兒在父親那兒,沒有方向感也是遺傳的,頓感輕松—這事兒不賴我。 |